第122章 卖米(1/3)
作品:《重生之暴君张飞》东汉末期推行以钱代粮,本意是缓解民众徭差及千里运粮之苦,没想到推行到现在,却让民众忍受了更多的侵欺或剥削。
当然了,各地的粮长及里长甲首制名存实亡,不过以此时大汉各地州县那有限的差役,自然是难以做到赋税征收到户,大汉各地便出现了一种包头或揽户,通常由地方大户、富户或地方豪强人家充任。
这些人代交赋税,虽然也方便了一些百姓,不过显然的,他们不会白干好事,其中的层层盘剥,也让他们普通百姓的身上又扒下一层皮来。
百姓因为交不起税就开始逃难,而多出来的土地因为无人耕种,所以收成减少,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税收日益加重,但是百姓却没有钱交税,那只能去充当流民、山贼,再或者加入黄巾军。
汉末天下大乱是饥荒的人群引起的,但是是由经过四五百年而已然成型的遍布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门阀势力维持的。
门阀维持了汉末的混乱,目的是在磨合中寻找新的稳定的政治模式。如前所说,在上古的社会发展阶段,组建一个涵盖几百上千万人口和上百万平方公里地域的统一的社会是不可能的。
在秦汉统一之前,中国是以天子占据最大势力,然后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再分封大小贵族家族的方式实现逐层统治。
战国后期各国君集权和秦始皇灭六国,把旧有的天下贵族铲除,于是由楚入汉,出现基层统治真空,汉初推行黄老无为而治,原因就是朝廷对乡村基层的管制处在最薄弱的时期。
此后随着官僚勋贵的不断成长,光大乡村被新出现的大家族填充,于是儒家学说被用作中央与基层大家族之间的关系法,举孝廉和门荫成为王朝搭建基层管治系统的工具,于是两汉时期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管理体系上的全国统一。
但随着门阀的固化和膨胀,各地门阀势必希望占有更多的土地、农业产出和地方权力,甚至是占有本来全部属于朝廷的自耕农。
而皇帝和朝廷是天然要抑制这种趋势,和门阀抢夺土地和农民的(这也是赵宋以前的各代开国都想均田纳籍的原因)。
而汉末随着黄巾之乱,各地门阀兼并土地和私藏佃农(自耕农卖田后再“卖身”租种门阀的土地)的行动更加速和公开。
“哎呀,今天的米价怎么又涨了啊!昨天一石小米还只要250钱,今天怎么就涨到了260钱”
“是啊是啊,赵家娘子,你们这米价天天涨,让我们老百姓可怎么活啊。”
一群衣衫褴褛,模样凄苦的人说道。
“各位相亲,咱们家的米行已经是整个真定城最低的米价了,不信你们可以去东城的黄氏米铺、南城的宋家米店、还有北城的葛家米行看看,那价钱可都是咱们家的一倍。”赵氏带着几个仆人维持着秩序。
张飞听闻,想起此时的小米米价一石大约是220钱,一石粟米(黄米)大约是300钱,一石梁米(优质小米)是400钱左右,而十斤肉差不多就是一石小米。
此时的中原大地乃至北方,吃的都是小米、黄米,后世的水稻,也就是大米,那是水资源丰富的南方才有。
张飞从后世穿越而来,对于物价,其实并没有太直观的感受。
因为他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根本不用为生计发愁,此时看到因为十钱就开始叫苦连天的农民,心下顿时不忍。
如果这些人是黄巾贼,是十恶不赦,杀人如麻的山贼,他都可以横推过去,但是,此时他面对的是大汉朝最底层,最穷苦的老百姓。
他们没有什么精神生活,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生下来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等等都要上交给地主、世家豪族,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暴君张飞 最新章节第122章 卖米(1/3),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415/415358/122.html